技术分享
崇祯临死前有多狠?崇祯谁给他下葬的
田贵妃是崇祯帝最宠爱的妃嫔,她先后生下四位皇子,不过其中三位都夭折了,其中就包括皇五子朱慈焕。崇祯十三年,年仅五岁的朱慈焕病重,崇祯帝爱子心切,赶紧前来探视,没想到这位年幼的皇子居然当众“预言”父皇将会断子绝孙,更神奇的是,这个预言最后竟然成真!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这件事有两个版本,咱们先说第一个。崇祯帝探视儿子时,朱慈焕忽然开口说话,“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意思是说,九莲菩萨对我说,陛下对待外戚太刻薄,因此你所有的儿子都会夭折。九莲菩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菩萨,而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也就是崇祯帝的曾祖母。由于李太后崇信佛教,在宫中设有九莲座,因此被称为九莲菩萨。
再说第二个版本,这个情节就更加离奇了。“悼灵王病笃,上临视之。王指九莲花娘娘现立空中,历数毁坏三宝之罪,及苛求武清云云,言讫而薨”。意思是说,朱慈焕病重,崇祯帝前来探视。朱慈焕指着空中,说九莲花娘娘“显圣”,历数崇祯帝的毁坏三宝之罪,以及他刻薄对待武清侯一家。说完这些话,朱慈焕就死了。
那么崇祯帝做出了什么反应呢?据记载,崇祯帝非常害怕,“上大惊惧,极力挽回,亦无及矣”,然后加封朱慈焕为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同时,崇祯帝还下诏,“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号”。不过,这个预言最终还是成为了现实,明朝灭亡后,崇祯帝的儿子无一幸免,全部遇害。那么这个预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所谓的预言不过是外戚、宦官串通一气,欺骗崇祯帝的把戏而已。原来明朝末年,财政陷入困难,为筹措军饷应付战事,大学士薛国观向崇祯帝提议“借助”,就是向大臣、外戚们“借钱”。薛国观对皇帝说:“在外群臣,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然后就提到了武清侯李国瑞。
当时,李国瑞与庶兄李国臣的关系很差,于是李国臣向皇帝说:“父赀四十万,臣当得其半,今请助国为军赀”。崇祯帝在薛国观的怂恿下,“欲尽借所言四十万者”,如果到期不借就予以治罪。李国瑞把钱藏起来,然后砸锅卖铁,在大街上叫卖,表示自己手里没钱。崇祯帝大怒,削去李国瑞的爵位,结果李国瑞惊惧而死。
崇祯帝并没有因李国瑞之死而停止“借助”,搞得明朝这些外戚人人自危,于是他们联合起来,重金贿赂宫内的太监、宫女,利用皇五子病重这件事,制造了“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夭,降神于皇五子”这一幕闹剧。崇祯帝被蒙在鼓里,他还真的以为是真事,“帝大恐,急封国瑞七岁儿存善为侯,尽还所纳金银”。
崇祯帝赶紧叫停了“借助”,然而明朝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外戚集团已经彻底堕落,他们原本是与朝廷休戚与共的,手中握有大笔财富,可是却一毛不拔。明朝覆灭后,李自成用“拷饷”的手段,从这些人手中搞出不少银子,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是否曾经后悔过
崇祯临死前有多狠?崇祯自缢在什么地方_2
明朝末年,局势一片混乱,李自成率领着手下的一批农民,直逼京城。明朝军队溃不成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崇祯皇帝面对兵力空虚的京城,以及每日巨大的开销,不禁感到有些头疼。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皇帝一面向全国发布号令,从各地调集军队来支援京城,一面又想尽办法来筹集军饷。为了筹钱,崇祯皇帝想了两个办法:
网络配图
第一个办法是让监狱中那些罪犯可以拿钱来抵消罪过。第二个办法就是让那些朝廷官员,按照等级高低来拿出相应的钱财。第一个办法还是有效果的,毕竟只要出钱就可以不用坐牢了,可是第二个办法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要那些朝廷官员白白地拿出钱却没有任何回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各自拿出了五万两银子来充当军饷。而其他人根本要么就只拿出几百两银子意思意思,要么就是故意装穷,一分钱也不拿出来。就拿嘉定伯周奎来说,作为皇帝的岳父,皇帝派人向他去要钱,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崇祯皇帝。连这位老皇亲都这样,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
网络配图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当时的崇祯皇帝想要迁都,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可是大臣们都反对迁都,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
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1644年3月18日,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作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且犹豫的崇祯,这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网络配图
三月十八日晚上,农民军已经抵达紫禁城。在宫中的崇祯皇帝知道内城已经沦陷,负责守卫京城的李国桢也逃了之后,一时有些悲凉。太监们都劝皇帝赶紧逃走,可是崇祯皇帝选择了殉国自缢景山(煤山),和明王朝一起灭亡了。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两天后,大顺的军兵才发现这个僵死的国君,四月初,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派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草草安葬在了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内。崇祯皇帝为江山社稷而死,遵守了明朝历代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终年33岁,在位17年。